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上有哪些典型的「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事件?

拉费耳伯爵 知乎日报 2020-08-17

题图:《1917》



历史上有哪些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事件?



知友:拉费耳伯爵(1 万+ 赞同)


置之死地而后生,解放军的脑洞之大、风格之奇险、行事之大胆,无数次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特别是体现在突围战斗中。


这支许多人不识字的队伍,堪称长坂坡赵子龙,用信仰和纪律把《孙子兵法》演绎了一遍。


这里仅列举两个战斗。



脑洞一:陆房突围,突围偏往鬼子怀里钻。




1939 年 3 月初 ,八路军 115 师 686 团组成东进支队,进入鲁西建立抗日根据地 。


日军尾高龟藏得知 115 师踏上山东,即组织 8000 兵力分成九路围剿,5 月 11 日将 115 师部和鲁西党政机关 3000 人合围在肥城县陆房村。


并且是四面环山,东西宽5里,南北长10里的狭窄地形内。



实际上的 686 团只有两个营(欠 3 营),鲁西党政机关却有近 3000 人,被压缩到不足 10 平方公里的山坳子里。


这已经是绝地了。



这与 115 师刚进山东,对日军合围速度之快、扫荡能力之强估计不足有关,以为和以前反围剿龟速运动的国民党军一样,结果刚踏上山东就被日军用坦克和卡车合围了。


并且包围圈是逐步压缩的,哪怕就是你当时在陆房转移了,也许最后被压缩到另外一个地点。纵横几百里,日本人就是这么快。



并且当时在南线发现敌军封锁后决议北上山区,习惯性的往山里躲,结果正好钻进了鬼子的包围圈,反而是六支队却是从南线成功突围。


不管怎么说,是被围住了。


日军已经占领了四周制高点,八路军都被压缩到盆地。


5 月 11 日,日军展开攻击,均被八路军化解。



686 团团长张仁初回忆,他和团政委刘西元(记住这个名字,文末会讲到)都「很平静」,估计也是红军时期这种情况见多了。


团长政委分别带一营和二营,一营守肥柱山,二营和兄弟部队扼守鸠山和横山一线,特务连和侦察连打的很好,一个机枪手还打死了一个很大的日军指挥官(事后知道是大佐联队长)。



(坂田: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啊)


现在师直属队还在陆房,有些突围的人被堵回来了,准备和 686 团守在一起。


团长张仁初还在电话里交代:「………可以组织机关同志送弹药了……告诉他们,不要被吓破了胆,有1营在,他们就做不了俘虏……」


政委刘西元哈哈大笑了好一阵。



5 月 11 日夜,日军攻击不畅。准备次日再攻。


按理说这已经是绝地了,日军在四周制高点部署重兵,在各个路口点起篝火,刺刀和钢盔在火光里都清晰可见,第二天重整旗鼓,八路军还能再顶多久?


115 师代师长陈光深知形势危急,仅存的这点兵力第二天是肯定顶不住了。



这时一位山东老乡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告诉八路军,有两条路可以出山坳,


一是乡间大路,地形复杂便于隐蔽,一旦被发现还有硬打强突的可能,而且从火堆来看日军兵力不多;


二是山顶小路,通往制高点的。因为日军已经占领山顶,走这条路就是从日军宿营区通过,并且火堆林立,一旦被发现立刻就陷入仰攻状态,搞不好要全军覆没。


今天我们回顾来看,确实当时从乡间大路突围的成功概率还是较大的。



可八路军偏偏就是脑洞大,就是要上山顶小路,从宿营地穿过去。



当夜部队宣布了严格的突围纪律 ,面对这 次 「被发现就意味死亡」的突围行动,八路军官兵表现出极强的组织纪律性。


(在日军人堆里通过,估计也没人敢违反纪律制造声响……)


5 月 11 日晚 10 点,八路军开始突围。


一路险象环生,几千人的部队要不发出任何 声响的难度可想而知。行进间日军的火堆就在附近,日军的骑兵从我潜行部队身旁奔驰 而过,日军哨兵的喊话清晰可辨,但日军就是没有发现任何我军突围迹象。


八路军几千人就以这种近乎羞辱对手的方式的从日军眼皮底下跳出了合围圈。



5 月 12 日拂晓,八路军突围部队渡过汶河 ,到达了东平以东的无盐村和南陶城。而此时,日军才开始对陆房村进行火力准备。


当日军指挥官尾高龟藏得到报告后根本不信 ,亲自到陆房查看后只能留下 「狡猾狡猾的」这句经典台词。



陆房战斗共击毙日伪军 1300 余人,其中有包括两名大佐联队长在内的军官 50 余人,击伤 2000 余人。八路军伤亡 340 余人,约为敌人的四分之一。


相当于十个人围着你打,非但从人堆里钻出来了,还顺便揍了其中几个……



这次可不是捧你云龙兄马屁,蒋委员长是真称赞过——



115 的 511,绝对载入史册。


(罗荣桓、陈光、张仁初、刘西元、王秉璋、孙继先、阴法唐,还有万里)


哦对了,刚才提到「哈哈大笑好一阵」的团政委刘西元,正是十一年后指挥113师奔袭三所里穿插的 38 军政委。


686 团不愧是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长征精锐,39 年初根据地还没开始发展扩编,这些都是长征下来的种子粮,组织纪律性和战斗素养一流,突围隐蔽潜伏都是顶尖高手。




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为下属的脑洞捏了把汗。


不过别激动,下面还有脑洞更大的让他捏汗的时候。





脑洞二:五次战役志愿军 12 军 31 师 91 团,突围不向我军靠拢,偏向敌军靠拢。



1951 年 5 月,中朝军队发起第五次战役 ,志愿军第 12 军 31 师 91 团(91 团属于 11 军,抗美援朝编入 12 军参战)奉命担任迂回穿插敌后的任务,该团在战斗中一路高歌猛进,打到下珍富里以东的兄弟峰,逼近三七线 。



但是当战役进行到第二阶段全军组织后撤时,曾经的优势成为劣势,91 团在撤退时被急速插上的美军和南朝鲜军合围于下珍富里以北的三巨里地区,此时志愿军主力已经 向北转移,与 91 团拉开近 100 公里的距离。
出了这个情况,熟悉战史的人都知道,也是五次战役总体形势决定的,李奇微摸透了志愿军弱点,搞了磁性战术,先收缩,再用坦克和摩托化步兵组成特遣队寻找志愿军防线空隙,多路推进快速突击,围了很多志愿军部队。



被围的志愿军部队不止 12 军 31 师 91 团一家,第 12 军 、20 军 、27 军和 60 军先后都有 部队被敌军分割包围。


但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是,被围的志愿军部队没有一家是坐等兄弟部队来救,都选择了主动出击,硬攻突围,这是从红军时期就养成的作风。



没有国民党军「拉兄弟一把」的呼喊,也没有从南京骂到友军的抱怨,解放军从指挥员到普通战士,从没有把希望寄托在队友身上的习惯。


因为他们见多了国民党军龟缩不动、坐等救援的场面,基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哪怕就是被某些人一直骂来骂去的 60 军 180 师,也是主动突围出击,从汉江硬生生打到芝岩里,还一鼓作气拿下鹰峰,最后弹尽粮绝了才分散突围,整建制突围才失败了。就这,还硬冲出去 4000 人。



美军截断 31 师退路后,师长赵兰田顿时紧张起来,他担心的是插的最远的 91 团一千多人。


此时「联合国军 」正在源源不断的向北追击,91 团北返的道路已经被层层封死。


与 91 团的联系已经中断,只能派人去送信。赵兰田招来了 31 师作战科副科长枫亭,当面叮嘱:「这个任务很危险,但一定要完成,整整一个主力团啊!」


枫亭带上两个警卫员出发了。在中国军队的整个战线上,只有这三个人在迎着敌人往南走。何其的悲壮。


当枫亭最终找到 91 团时,两个警卫员已经先后牺牲。


此时 91 团还在部署突击南朝鲜军第三军团司令部呢,对外面情况丝毫不知。枫亭立刻告知 91 团团长李长林:主力已经全线北撤,你是最远的一个。



搁谁身上都蒙了,对于见惯了此类险恶环境的解放军指挥员们,日常操作。


团长李长林否定了「向北杀出一条血路向主力靠拢」的建议,


谁特么说突围一定向我军靠拢?老子偏偏向美军靠拢!



12 军 31 师 91 团是啥部队?


中原野战军三纵,中原突围见惯了大场面,千里跃进大别山过惯了苦日子,上甘岭歼敌数比 15 军还多(15 军坚守时间最长),从官到兵,老部队传统没的说。


于是第 91 团突围非但没向北,反而转向东南,向着东海岸和联合国军大后方猛插。



此时联合国军都高歌猛进的向北追击,西方人哪会想到中国人会突到东南后方运动?


于是第 91 团向东南渡过南汉江,于 5 月 21 日晚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内新基以北的深山之 中,当夜部队向着下富珍里以东方向机动。


由于志愿军这条诡异的突围线路实在太尿性了,加上全团摘下了帽徽,会朝鲜语的翻译全部下到各连,使得一些南朝鲜军在夜里和 91 团一度平行开进,也不曾产生丝毫怀疑。


(或许这就是「太阳的后裔」——南朝鲜军的智商吧……)


更有甚者,一些掉队的敌军士兵被志愿军朝鲜翻译骗进91团行军序列,像傻小子一样又帮着扛枪又帮着带路,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做了俘虏。


(欧巴:奥多 k……是中国人……维持现状……保命第一斯密达……)


迷路的欧巴们好不容易听到了朝鲜语,兴高采烈的跟过去,哪怕个把聪明的走了一会发现不对劲,已经走在中国人队伍里了,周围都是「友善」的眼神和皮笑肉不笑的面庞,后背「若有若无」顶着的刺刀,估计也不敢吭声了。


当鸵鸟保命要紧斯密达……


就这样,91 团异常顺利地跳出了「联合国军 」的包围圈,团主力于 22 日拂晓经广川开始向北转进 。


沿途遇到敌大部队就隐蔽不出声,遇到敌小部队就不留活口的猛打,沿途小股敌军全部灭口,不给对方传出消息的机会。



一路吃鸟兽虫鱼、草根树皮,在翻越了铁甲山 、雪岳山后,中国军人闻到了空气的咸味。登上山顶,看到了朝鲜的东海岸。


而队伍里的绝大多数农民战士,都是人生中第一次看到大海。


这是怎样的一条苦修的光荣之路。



29 日,1000 多名军衣破烂、精疲力竭的中国官兵赶到文登里与主力 31 师胜利会师,这支天才的部队,不但自己没有太大损失,还带回了 119 名南朝鲜俘虏。



李长林和他的师长赵兰田紧紧拥抱在一起,两人喜极而泣……


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一个都不能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迹,后来志愿军司令部总结,除了该团主观上处置非常正确外,还有两个原因:


一是敌人是侧翼掩护部队,又是在东侧(敌人的右翼),他们没有料到志愿军会出现在那个方向;(颇有一战时奔向大海的派头)


二是敌人是新组建的部队,官兵没有与我军交战过,因此不知道志愿军是什么样子,太阳的后裔们才会留下笑柄。



和 115 师同样的情节是,这个 91 团前身是八路军 129 师 769 团(夜袭阳明堡那个团),号称「百将团」,打出过 116 名开国将军,包括:


徐海东、刘震、谢富治、许世友、韩先楚、王树声、张才千、陈再道、王建安、鲍先志、王必成、刘华清、郑维山、张祖谅、聂凤智、郑国仲、王新亭、钟汉华、王诚汉、邓少东、孔庆德、范朝利、林维先、钱钧、卢南樵、卢人灿、赵兰田、胡鹏飞、何德庆……等等一大批将军。


连当时的三兵团司令员王近山、12 军副军长李德生、34 师师长尤太忠、都当过这个 91 团的团长。


686团用机警的战术教会昭和男儿们如何打仗。


769团用耀眼的光芒教会太阳后裔们如何打仗。


中国农民射下来太阳可能是假的,但是农民的后裔打爆太阳的后裔是真的。



(太阳的后裔韩军 707 特种部队,前身南朝鲜军「王牌」首都师第一团,对,就是白虎团。不仅部队被我 68 军 203 师全歼,团部也被捣毁,团旗现存于军事博物馆被来参观的叽叽喳喳的中国小学生们围观。


象征着太阳后裔全部荣誉的军旗,连参观的中国小学生都不屑一顾,还没有枪炮好看呢……


甚至都算不上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最珍贵的藏品之一。



毕竟他爹美国军队的 31 团(北极熊团)的团旗也在这。


曾经被 27 军的战士「觉得好看」拿来当包袱皮,后被 3 营通讯班长张积庆借给炊事班当蒸笼布蒸包子用,被翻译刘光锐认出上交。


能馆藏美军军旗展览的国家,世界上好像还没有第二个……不知道上面蒸包子的油渍洗干净没。


没被志愿军战士拿来撕开擦屁股,是美帝的庆幸,也是我们的庆幸。不然今天就没得看了。



美军 555 榴弹炮营营旗,本来是奔着打白虎团团部的,顺带把配属的美军榴弹炮营也给打了,觉得挺好看也拿回来了。


毕竟志愿军战士也常用美军空投招降美元钞票擦屁股,大把美元倒是解决了志愿军广大指战员的手纸供应。


对美国就是这个态度。光脚的就是豪横哈……



打韩国的王牌师,都没上我们的王牌师,用的都是 68 军 203 师这种「替补阵容」。


38 军 113 师、39 军 116 师、40 军 118 师、15 军 45 师、27 军 80 师、54 军 127 师这些中国王牌师都是用来打美军的……



而著名的「一车高粱米」的故事,发生在 1951 年 11 月,38 军后勤部汽车 18 团 5 连的司机宋惠国和新兵,隐蔽开车往前线送高粱米时不小心将车开翻到沟里。


正担心回去挨处分,此时美军一辆卡车通过,二人随即隐蔽。


趁美军下车查看时偷偷开走了美军的卡车返回部队


回阵地后发现车上还睡着 25 名美军………遂高喊「葡萄藤一二根!」(put down your gun的谐音,即「放下武器」),直接将 25 名美军生俘。


东亚中日韩,中国在打仗这一块确实是祖宗……



最重要的,就是志愿军指战员的勇气和决心。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又要给气乐了。


没有千锤百炼的战术脑洞,能走到今天?



指挥员炉火纯青的步兵战术作用,战斗员坚韧不拔的纪律和执行力,可以说是对中华几千年来优秀军事水平的最好总结了。


这支农民占主体、许多人不识字的队伍,硬是用信仰和纪律把老祖宗的《孙子兵法》活生生演绎了一遍。



而他们没有多高的文化,更不懂什么孙子兵法,内心的想法也很简单。


只知道「鬼子欺负我们就干他」「反动派压榨我们就干他」「美国佬挑衅我们就干他」。



「服从命令听指挥」「党解放了我,党让我干啥我就干啥」这些简单的道理。



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把老实巴交的工人农民变成长坂坡赵子龙了。


这就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的最佳范例。




3299 元起?!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具性价比的 iPhone
那些说「没钱别生孩子」的人,或许才是看透生活的人
想知道你的另一半适不适合结婚?你们只需要聊聊这 10 个问题


戳「阅读原文」查看剩下的 200+ 回答


这才叫「战斗民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